行业分类
隔膜业拉开重组序幕 两家规模公司寻求被收购?
日期:2014-04-02 11:18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

近年来,随着我国锂电行业的快速发展,锂电四大材料: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也随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作为锂电四大材料中技术含量最高的隔膜,随着佛塑 金辉(湿法)、格瑞恩(干法双拉)和星源材质(干法单拉)三种不同工艺路线率先突破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加之隔膜“暴利”的驱使,近5年来,吸引了大量的 投资,目前全国累计投入资金约40亿元,国内涉足隔膜的企业已近接近40家,规划的产能达到8亿平米,已经远远超出2013年全球的实际用量7.5亿平 米,而目前我国隔膜的年用量在2.5亿平米,这其中还有1亿多平米被日本的东燃化学、旭化成和美国的Celgard占领,除少数隔膜领头企业在初期取得可 观的盈利以外,大部分国产隔膜企业举步维艰。

TF就是这些企业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案例,笔者从各个不同的渠道对该公司进行的调查访问,对于该公司走到今天到处寻求兼并重组的境地,概括总结为一句话,那就是战略失误、对隔膜行业的理解力不够。

TF的创始人具有多年BOPP行业的从业经验,从2005年开始对隔膜的研究,与深圳星源研发隔膜的时间差不多,但到2010年隔膜产品才出来,可谓起了 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虽然TF的产品质量还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当时市场上只有格瑞恩、星源和佛塑有产品面世,可以说供不应求,再加上俄罗斯一个大订单的诱 惑,在巨大的诱惑面前,该公司领导人沿袭了BOPP行业的传统思维,即以规模达到价格的优势,以价格来战胜竞争对手,而不是进一步完善技术和质量,在这种 盲目乐观的思维方式的驱使下,该公司陆续上了5条生产线,规模超越深圳星源,达到了国内第一,但当生产线投产以后,才发现国内市场一下子冒出了许多隔膜企 业,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逆转,电池企业开始越来越挑剔,过去的质量水平已经难以达到现在电池企业的要求,靠价格已经不能完全吸引客户,因此,很难靠规模优 势撼动星源等老牌企业的地位,同时,以沧州明珠、重庆纽米等企业为代表的新生力量在产品质量上很下功夫,迅速占领了国内许多最重要的客户。

由于频繁出现质量问题,造成公司和电池厂发生多起业务官司,这更加剧了企业客户群的萎缩,企业走进了一个“价格越来越低、质量越来越难以保证”的恶性循 环。2013年,TF业绩仅仅在4000多万元,对于一个投资两个多亿的老牌企业,其财务指标可想而知,这也给当初抱着“赚大钱”梦想的7个股东(包括基 金)当头一棒,业绩不佳,股东内讧,基金逼宫,管理团队与股东之间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只有走资产重组一条路才能起死回生。TF的失败,宣告在隔膜 行业,单纯以价格为竞争武器的模式是失败的。

SA又是一种和TF相反的“中国式失败”。SA的团队是来自5位来自美国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的化工博士,在国外已经有了相关技术的基础,看到锂电行业快速发展的机会,在2009年毅然回国创业。然而,长期在美国公司工作的几位 博士对中国的市场竞争模式并不了解,还是沿袭了美国式的发展思路,即用小生产线把产品做精,再吸引风投投资大生产线的方式,所以该公司选用了一条宽度仅1 米的同步法湿法生产线,经过近两三年的试验,产品于2012年面世,产品质量达到国内中高端水平,但此时隔膜降价的大潮已经不可避免,由于产能太低,造成 每平米的成本达到6元以上,国内大的电池企业如ATL、力神嫌其产能低、规模小,不愿合作,小电池企业又嫌其价格高,所以几乎没有向市场上推出多少产品, 开工之日就成了企业停产之时,原先的投资方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看到隔膜企业赚钱如此漫长之后,也不愿意再投资,公司已停产多时,只有等待投资方来收购。

以上两家企业的案例再次印证,同一般行业相比,隔膜行业是一个技术含量高,需要高投入,需要漫长等待和煎熬的行业,急功近利肯定会马失前蹄。企业一定要踏踏实实的做好技术、做好品质,在此基础上兼顾成本,才有可能逐渐突破跨国公司的垄断。

今后几年,将是国内隔膜企业大洗牌的时候,我们列举以上两个实例,就是希望我们国内的隔膜企业多借鉴、少犯错,毕竟,作为跨国公司垄断多年的,技术含量最 高的一个产品,我们目前已经在技术层面获得了基本的突破,下一步是如何完善技术、控制质量,在这关键时刻,我们的国人千万不要在战略上犯错误,在这个行 业,价格战没有出路,质量的稳定和技术的提高才是隔膜行业的基石,要尽可能的联合,不要内战,否则,刚刚点燃的希望之火就会被跨国公司强大的经济和研发实 力所扑灭。我相信,凭借我们中国人的智慧,我们会最终会完全拿下锂电行业这个最难啃的硬骨头。

关于网站  |  手机版  |  电脑版
(c)2008-2022 CIAPS(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
津ICP备15000287号-2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