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两会的董明珠刚刚还在北京就格力手机的话题侃侃而谈,格力电器(000651)就在3月6日晚间低调的宣布将入股珠海银隆新能源公司。这着实让外界摸不清董明珠到底想带领格力向何处转型。
2014年以来,董明珠一改低调安静的风格,通过各种劲爆言论占据舆论头条。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与国内家电行业的整体颓势有关,迫使这位中国家电龙头企业的掌门人不得不更多的走到台前。其中,董明珠谈的最多的就是格力手机。手机业务到底做不做?董明珠在两会上的最新回答是“得问雷军”,这让投资者更加云里雾里。
但所谓“闷死发大财”,从格力集团五年前的一次布局来看,此次低调入股的珠海银隆新能源,或许才是格力集团以及董明珠的“真爱”。手握大量现金的格力,也想要进军新能源车产业链了。而这个近两年最热门的产业,已经开始进入收割的季节。
格力集团“起大早赶晚集”
珠海银隆的官方网站显示,公司是一家以新能源产业为经营核心的企业。自2009年产业化投资以来,珠海银隆一直在打造以锂电池、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整车为一体的新能源闭合式循环产业链。
截至2015年底,珠海银隆已具备年产纯电动客车3.3万辆,电池6.2亿安时,钛酸锂电池原材料5000吨的强大生产能力。2015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销售订单7000辆,产值总金额达百亿元。其中完成生产纯电动客车3189辆,纯电动客车年销量全国排行第七。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五年前,格力集团就已经敏锐的发觉新能源产业链的机会,在珠海设立子公司布局锂电池产业,但却“起了个早赶了个晚集”。
回溯至2011年,格力集团斥资1.5亿在珠海建立专业化锂离子电池企业——珠海格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业务领域遍及智能手机电池、动力电池等市场。
格力集团当时的目标,是把格力新能源科技作为锂电池产业发展平台,力争在五年内将其建成国内一流的锂电池企业。格力电器曾公告称,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领域非常广,可广泛用于电动车辆等区域。由于锂电池项目属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享受很多优惠政策,符合格力集团长远发展的目标。而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格力集团也对格力新能源科技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但提早的布局却没有给格力集团带来优势。2014年以来,格力新能源科技公司下属的生产企业多次遭到供应商的催债,公司的管理模式也较为混乱。如今五年时间已过,格力集团试图“五年建国内一流锂电池企业”的目标已沦为空谈。
五年前的布局已成泡影,格力电器此次筹划入股珠海银隆,或许是格力不得以实行的B计划。相比沦为大众谈资的手机业务,格力电器涉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似乎更加靠谱。
产业链公司业绩爆表
资料显示,珠海银隆的主营业务为动力锂电池以及新能源大巴的生产销售。有业内人士分析,格力电器此次通过筹划入股珠海银隆涉足新能源产业链已经稍显迟晚,相关产业已经进入净利润高速增长的阶段。
“早在几年前,资本对于动力锂电、充电桩以及整车制造等产业链的追逐就已经开始了,到现时阶段相关企业已经大幅盈利,估值也将水涨船高,再通过入股或并购的方式参与,则成本会大大增加,同时好的项目也越来越少。”于清教表示。
以新能源客车的生产为例,随着2015年报披露工作的进行,国内生产电动客车的上市公司去年的“期末成绩”情况已大致清晰,净利润均将实现大幅度增长。
其中,曙光股份预计2015年度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10倍左右。公司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在新能源客车销售方面同比去年大幅增长,新能源汽车销售同比增长 37倍,是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另外,安凯客车去年净利预增40%以上,中通客车预增21%至50%,金龙汽车净利将增长 90%到120%。
而主营动力锂电池的上市公司,在过去的一年也可谓业绩“爆表”。目前,已有13家相关上市公司披露了业绩快报,有11家公司实现业绩增长,只有两家出现业绩下滑,净利润实现翻番便有5家。
其中,多氟多业绩增长最快,公司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长845%,主要原因为公司新能源板块业务拉动,动力锂电池和六氟磷酸锂产品市场良好,动力锂电池销量增加。另外,比亚迪、当升科技、成飞集成和国轩高科的净利也均实现翻番。
格力电器的“前辈”们
其实早在格力电器之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捷足先登。
中金公司的最新研报显示,2014年初,三友化工(600409)向珠海银隆提供债权+股权投资,借款2亿元,并有权在其上市时投资不超过21%的股权;
到2015年末,北巴传媒(600386)以2亿元购买珠海恒古持有的5%银隆新能源股份,银隆新能源当时整体估值40亿元;
而2016年初,众业达(002441)全资子公司众业达新能源又向方德新能源以0.5亿元转让银隆新能源1%股份,此时银隆新能源估值已高达50亿元。
从整个A股上市公司来看,今年以来像格力电器这样跨界布局新能源车产业链的企业也不在少数。其中,长信科技(300088)拟在六个月后启动并购深圳比克电池的全部股份;金杯电工(002533)则将斥资7183万元与湖南博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资设立湖南金杯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业务。
资本运作如火如荼,而国务院的相关支持政策也预示新能源车产业将热度不减。最终格力电器能否“华丽转身”,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