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锂电池在质量比能量和体积比能量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自上个世纪90年代,索尼推出商用锂电池以来,石墨负极就牢牢占据着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统治地位,这严重制约了锂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多年来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试图开发出能够替代石墨的负极材料,如近年出现的硅基负极材料,锡基材料,以及钛酸锂材料。
各个电池厂商纷纷推出了使用硅负极材料产品,如日本GS汤浅公司推出的采用硅基负极材料的锂电池,成功应用在了三菱汽车。日立麦克赛尔宣布开发出了可实现高电流容量硅负极锂电池。三井金属也雄心勃勃的要将硅负极锂电池推向消费电子和电动汽车两个领域。大连比克推出了基于高压钴酸锂的硅负极18650电池,容量达到3.6Ah。相比于石墨材料,硅负极只能算是小字辈。
目前,韩国和日本材料厂商已经推出了商业化的氧化亚硅复合负极材料。这些材料一般都进行了碳包覆,这一方面改善了材料的导电性,同时也避免了氧化亚硅材料直接和电解液接触,改善了材料的循环性能。硅基负极材料大规模应用仍然面临众多考验,进一步改善材料的循环性能,并降低生产成本,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厂商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硅负极材料经过了如此多的改进,但是目前仍需与石墨材料配合使用,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石墨材料占主导地位,硅基负极材料强势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