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聚焦充电宝安全
日期:2015-03-05 08:57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
      虚标电量、以次充好、引发爆炸与火灾……热门电子产品充电宝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昨日,“金报实验室·产品质量风险监测”专栏首期见报后,不少消费者投诉,充电宝标称的电池容量似乎与实际情况不符,本报与武汉市质监局商议,今日展开充电宝产品质量风险测试,同样由金报记者从市场随机购样品送检,检测充电宝的阻燃性和标称电池容量。
 
  ■ 新闻背景
 
  2014年4月28日,西安市咸阳国际机场一安检通道先冒出浓烟,随后传出爆炸声。经检查,是乘客行李箱内的充电宝发生爆炸。
 
  2014年5月8日,深圳地铁龙华线列车上一名乘客随身携带的充电宝突发冒烟爆炸,导致列车在轨道上紧急停下。
 
  2014年6月3日,江苏省滨海县景湖理想城一居民家中起火,财产损失价值十余万元。据事后了解,火灾是放在床头充电的充电宝引发的。
 
  2014年6月20日,武汉白沙洲大道某高校女生宿舍楼一寝室失火,所幸没有人受伤。此次失火因学生使用的充电宝发生故障所致。
 
  外壳阻燃测试
 
  试验温度达650℃
 
  据记者了解,位于汉口利济北路的利济路电子市场,是目前武汉市较早的电子产品批发市场,辐射面较广,市内不少手机配件市场、电脑城以及个体手机店等销售的产品,大部分出自该市场。这里销售的充电宝安全吗?质量有保证吗?
 
  昨日,记者来到该市场,在一家商贸公司花60元选购了一款品牌充电宝,该产品标称电容量达1.2万毫安/小时。随后,记者赶往位于东西湖区的武汉质监所送检。在像头一天一样完成送检委托协议手续后,事先约好的检测人员杨中华赶来取样,并带记者来到6楼一间实验室,将在这里进行阻燃检测。
 
  杨中华很熟练地拆开了记者送检的产品,带着产品塑料后盖,来到一台灼热丝试验仪前,准备进行阻燃测试,他打开仪器的透明保护盖,将塑料后盖固定,关上仪器保护盖,启动仪器升温。
 
  记者注意到,约5分钟后,仪器电子数据显示已经升温到650℃,透过透明保护盖,可见被固定的塑料后盖,向一个凸起的探头移动,直到接触在一起,并冒起了一股青烟。
 
  杨中华说,“阻燃测试,按标准要求,要在650℃高温下,探头接触被测试物达到30秒。”很快,他接着说,记者送来的样品外壳阻燃测试过关,未在接触过程中起火燃烧。
 
  以次充好最常见
 
  新国标暂难解老问题
 
  “我们正在安排其他充电宝样品测试,加上记者送检样品,总计将有20批次的产品将进行检测。”据武汉质监所副所长金群介绍,此前,充电宝(也有产品标称移动电源)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有的产品上标注锂电池标准,有的产品上标注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标准,有的产品上未标注标准,部分企业依据CIAPS0001-2014 《USB接口类移动电源》。
 
  充电宝产品的行业门槛低,技术含量低,市场空间大。但产品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一个外壳,一个电路板,几个电芯,就组成了一套产品。
 
  目前行业中最常见的问题是以次充好,容量虚标,电路缩水。出问题的大多是采用劣质电芯做成的。如果加上阻燃性差的外壳,无疑将大大增加消费者的使用风险。
 
  今年1月16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国内首个国家强制性安全标准。该标准全称为《GB31241-2014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包含30多项数据指标。其中电池组的测试项目除了包含安全工作参数、标识要求、警示说明、耐久性等常规安全要求,还包含电池组环境试验、电安全试验以及保护电路等系统性测试。
 
  但该标准要到今年8月1日实施。
 
  用两套旧标准测试
 
  将让虚标容量现形
 
  武汉质监所决定,这次风险监测依据两套老标准,即GB/T 18287-2013《移动电话用锂离子蓄电池及蓄电池组总规范》和GB 4943.1-2011《信息技术设备 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对充电宝电芯容量、外壳材料的耐燃项目进行监测。
 
  消费者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标明5000mAh的充电宝给1400mAh的苹果 手 机 充 电 , 理论上能够充5000/1400=3.57次,但实际上连3次也充不了。
 
  金群说,其实这个充电宝就是虚标了电容量。充电宝充、放电其实是化学转化过程,当转化效果不好时,也影响充、放电的能力。因此,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厂家也会测试样品,转化好的产品定价相对较高,否则,价格就会定低,之间的差价比较大。
 
  金群说,按照上述标准检测,将通过三轮充、放电测试,就能让虚标电容量的“李鬼”现形,不过时间稍长,预计到下周二才能出结果。
关于网站  |  手机版  |  电脑版
(c)2008-2022 CIAPS(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
津ICP备15000287号-2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