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能源车的代表,许多人都已经在心中为电动汽车上戴上了环保的光环。然而最近业内突然有一种说法,认为电动汽车并不环保,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先污染还是后污染?
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最大的环保优势就是不烧汽油,不会制造废气,然而有业内人士认为,电动汽车所使用的燃料——电池的生产过程中同样会造成大量污染,它只是将传统汽车的后污染变成了制造过程中的先污染,实际污染程度可能更严重。这是真的吗?
持上述观点的专家认为,目前市面上电动汽车使用的电池主要是铅酸电池和锂电池。只要是电池,在生产和废弃处理当中,就都有可能污染环境。现在的电动汽车基本都是重达几百公斤的电池来推动的(特斯拉的电池甚至达到了400-500kg),所以它的生产和回收首当其冲地会受到重视。
那么各种电池都可能造成哪些污染呢?业内人士认为,锂电池用的电解液是有机物,挥发后分解出氢氧化锂,严重时会损伤人的视力;锂电池还含有一定量的钴,处理不好同样会有危害。
废铅蓄电池中含有大量铅离子的电解液,随意排放会污染土壤、而人体铅含量一旦超标,后果十分严重。
即使是太阳能电池,其中也含有重金属,也是有害的,其制造过程还会释放出温室气体。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欧盟,有12个国家要求零售商将已经销售的电池在使用完后回收;德国建有完备的电池处理装置,可以将大部分废旧电池里的95%的有用物质提炼出来。在日本,回收回来的废旧可充电的电池可以回收其中的铁壳和其他金属原料进行二次制造;在美国,铅电池行业甚至已经划分到了非污染行业。而通用汽车公司曾尝试将报废电动汽车的电池接入家庭,这种电池可以提供6个小时的家庭用电需求。
在中国,铅酸电池的产业链已经相对比较完善,97%使用过的铅酸电池都有回收,但铅回收率不高,低于发达国家的95%。再加上监管环节不到位,铅酸电池的回收也是一大问题。
对于汽车电池的使用,不同行业的专家也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应该发展铅酸电池,也有人认为应该发展锂电池。但还有不少专家认为,不论什么方法,电池本身就是无法解决的污染问题。
电能也是一种污染?
电动汽车并非不需要能源,它只是将用油变成了用电,而电作为一种消耗能源,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制造过程中同样会有大量污染产生,这一点虽然是常识问题,但很多人并不了解具体情况。
据统计,2012年我国80%的电力来自煤炭,即使到2020年,煤炭发电的比例也仍将达到71%。而其他能源发电,比例不到三成。据专家计算,如果一个地区的电力超过80%来自煤炭,那么这个地区使用电动汽车的耗能就并不环保。
据了解,放眼全球,瑞典是推广新能源的典范之一,在瑞典的电能构成中,水力发电占50%,煤发电只占5%,其他能源发电占45%。而在美国煤矿丰富的某些州,他们所生产的电力靠燃烧煤矿得来;西北部的州,大都是水力发电。
对于这一点,业内专家也持有大量不同意见:有专家认为,当前每个路上跑的传统汽车就是一个锅炉,电动汽车就像北方的集中供暖,把小锅炉集中变成一个大锅炉,相对更易管理和改善污染;也有专家认为,要做到电网清洁化,就需要引入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引入电网;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中国基本就是靠火力发电的条件下,电动汽车几乎等于“煤动汽车”。因此,可能做到零排放的纯电动汽车完全失去了节能减排的意义。
还有哪些污染因素?
除了电池和能量来源,还有制作方面也有可能会因为是电动汽车而产生影响。最简单的一点就是电池组重量很大了,是不是就会更加重视车身重量的问题,减轻车辆其余部分的重量成了重点。而碳复合材料和铝质车身材料的加工耗能也是相对较高的。
另据报道,一些电动汽车的发电机中含有稀有金属钕和镝,由于这些物质分布分散,开采提取的成本也相对较高。更是有数据称,在未来的25年中这两种金属的开采量将分别需要增加700%和2600%,才能达到绿色开采。
对此有专家表示,现在的电动汽车分为两种,一种是做电动汽车的,一种是做“绿色电动汽车”的。它们的分别就是前者只是将动力换成了电池,而后者会在车身材料和结构等方面都考虑环保材料。
也有专家认为,一辆车的耗能量比制造时的能源需求要高出许多,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才是这个问题的根本。
电动汽车仍是趋势
虽然业内对电动汽车的环保充满了质疑,但能源问题并非现在才是全世界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面对日益减少的储量和高污染,摆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来都是全世界的共同期望。而电动汽车作为一种适应市场需求的产物,必将会因为新能源和新技术的不断变革而进步,渐成趋势进而成为主流。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电动汽车绝不会仅仅因为其独树一帜的外观,省钱、省心才是最重要的条件。在此之前让我们共同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