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三星手机有点灰头土脸。先是今年二季度财报不太好看,接着又有调研数据称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被小米超过。与之相比,华为、小米、联想等中国手机厂商却在走上坡路,至少从出货量的指标来看是这样。
不过,如果依据这些就断言“三星不行了”,甚至简单地把三星手机与诺基亚进行类比,其结论未免太过简单。
还是以数据说话。第一,三星手机的规模要甩出国产手机几条街。以IDC的2014年二季度的最新数据来看,尽管这个季度三星的全球市场份额同比下滑了约7个百分点,但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仍达7430万部,市场份额为25.2%,是苹果的2.1倍、华为的3.7倍、联想的4.7倍、LG的5.1倍。至于小米和未被提及的厂商,因为不是全球前五,IDC的这份榜单未单独提及。
第二,从利润来看,仍然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今年二季度,三星智能手机所在的移动部门实现运营利润4.42万亿韩元(相当于266亿元人民币),对照处于盈亏平衡边缘的国产手机厂商,“马”的比方也许仍属过誉了。
当然,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华为、小米等中国厂商的快速成长,三星手机的市场份额、利润率面临被拉平的挑战。但需要指出的是,在数倍的出货量规模、数十倍的利润规模面前,即使国产厂商中的佼佼者要追上三星,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而且,三星手机目前面临的问题,同样会发生在未来追求更大规模的国产厂商身上。举例来说,华为目前的策略是放弃超低端手机,走品牌之路,寻求品牌溢价,并赞助了多项体育赛事。尽管具体操作手法不尽相同,但这条路多少有三星的影子,一旦品牌溢价达到一定程度,同样免不了出现三星手机目前广受吐槽的“性价比”问题。
再比如小米,按照市场调研公司Canalys的数据,小米二季度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首次超越三星,但这是单一市场的胜出,而且是小米的母国市场。小米要真正对标三星,离不开全球化布局,这是小米的红利,同样也是巨大的挑战,诸如本地化能力、人力资源、文化背景、价值理念、品牌全球化等等。另外,对于成立仅四年的小米来说,国际化过程中的专利挑战亦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确实,三星目前遇到了一些问题,但三星传统的优势仍在,如全产业链、全球化布局等,何时V形反转亦未可知。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包括三星在内的韩国企业是对变化情况比较能作出快速应对的群体。而且,韩国是一个本土市场相对不大的地方,这里的跨国企业对于国际化有着更加“切肤”的感受。
不仅三星,韩国另一家全球性手机企业LG同样不可小觑。LG二季度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20%,其G3手机在硬件配置、产品体验等方面秒杀三星S5,一举成为韩系手机的旗舰代表。
从全球智能手机排行榜上来看,三星、LG等韩系手机在智能机大潮中没有向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那样的上一代巨头那样败下阵来,核心原因就在于愿意拥抱变化。仅此一点,他们就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