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汽车 » 正文

科研、产业两头问:燃料电池车中外差距有多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5-21

国际大车企的燃料电池汽车将在2015年开始商业化——标志或是丰田在2015年推出量产燃料电池车。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进展如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燃料电池技术学术带头人之一衣宝廉认为,在科研角度,中国比国外差的是燃料电池的寿命,也就是装配到车辆上以后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还差一点。丰田、通用等企业的燃料电池乘用车实现了5000小时的寿命,但国内还未达到这一可以满足商业化要求的指标。在产业角度,中国的问题是燃料电池车的关键材料没有产业化。

5月15日,2014国际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测评研讨会在常州举行。衣宝廉在会上发表了题为“车用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现状”的演讲,又在第二天接受了第一电动网记者的专访,表达了上述观点。他总结,在燃料电池车从研发到产业化的链条上,中国越往后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越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

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

5000小时寿命关待跨越

衣宝廉介绍,美国的UTC燃料电池大巴的寿命可达12000小时,而丰田等燃料电池乘用车寿命超过5000小时,已经能满足商用的需求。

中国现阶段的车用燃料电池寿命在2000-3000小时之间。上汽集团燃料电池系统开发主管工程师陈沛,也在上述电动汽车测评研讨会上发表了演讲。据他介绍,上汽集团的车用燃料电池系统,迄今已经三代。寿命从2008年第一代的50小时,提高到2010年第二代的500小时,2013年的第三代达到了2000小时,2015年第四代的目标则是4000小时。在会议间隙接受第一电动网记者采访时,陈沛也表示,车用燃料电池的寿命问题,是这一车型开发的主要障碍。

中国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何时能跨越5000小时关口?衣宝廉说,“也可能很快,问题都认识清楚了,就是在发动机上应用改进的问题。”

衣宝廉还介绍,国内从“十五”开始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在多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包括在高性能/高稳定性抗中毒催化剂的研究,提升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等等。

2015:燃料电池车元年?

2014北京国际车展上,丰田展出了FCV燃料电池概念车。许多媒体冠以“首发”等字样,但早在2011东京车展上,丰田就亮出了其前身FCV-R概念车,此后它一直是车展的常客。四五年时间的准备,已经足以让它从概念走向量产——丰田计划2015年将于北美、欧洲和日本同步上市燃料电池车,年销量目标5000至1万辆。

丰田FCV CONCEPT

2014北京车展上的丰田FCV概念车

其他国际各大车企或汽车联盟的投放时间也集中在2015年—2017年。宝马因与丰田结盟,推出产品的时间同样为2015年;现代在2015年计划生产1000辆燃料电池汽车;福特、戴姆勒和日产联盟的产品将在2017年导入市场。

中国的燃料电池车此前一直处于示范运行阶段,在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等场合亮相、试验。上汽集团是燃料电池车开发的排头兵。陈沛介绍,2015年上汽将推出第四代燃料电池车,并小批量生产。“小批量”具体而言是55辆,首先要承担的任务是在全国南北方开展燃料电池车巡游活动。显然,中国的燃料电池车商业化步伐落后不少。
 

  
        上汽插电式氢燃料电池轿车
    
        中国的燃料电池车研发何以至此?衣宝廉认为,政策上的忽冷忽热是重要原因。“不能有一批人安心地去做工作。科研人员都围着钱转,特别是组长什么的,30%精力都在争取经费。”衣宝廉说,“五六年前,搞锂电的都去做燃料电池了;现在,很多搞燃料电池的都去做锂电池去了……现在我们国家,从领导层看,就是主张先发展纯电动车汽车。”

推动关键材料的国产化

在衣宝廉演讲的最后,这位院士做起了招商工作:“希望国家能够赞助推进,有实力的企业家能够投入,把国内的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实现批量生产……有兴趣的企业家,都欢迎和我们详细探讨合作。”

衣宝廉认为,国产燃料电池的一些关键材料,例如膜、炭纸等,样本的测试结果已达到甚至优于国际水平,只是生产的一致性不好,还没有自动控制的生产线。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国产化,是他心目中燃料电池车发展的首要任务。

在5月初的电动汽车百人会成立大会上,衣宝廉建议,国家要加强燃料电池车的研发,“希望有识之士,能在国家的支持下,把燃料电池车尽快地推进到大规模示范的阶段。”

似曾相识地,在燃料电池车的研发和生产上,中国的从业者又要追赶国际同行的步伐了。还可以指望“弯道超车”吗?陈沛的态度比较悲观:“现在弯道还没看到。”
 

 
关于我们: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550多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和电池隔膜分会等十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