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华普是吉利的子公司,吉利与康迪于2013年4月成立合资公司——浙江康迪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而上海华普成为吉利与康迪合资的台前企业。2013年12月24日,吉利将上海华普国润持有的康迪电动汽车(上海)之全部100%股权注入合资公司。如今上海华普连续多月生产出近千辆康迪电动车,仍然是为了在杭州和上海举行的“微公交”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业务。
产量排名第二的是奇瑞,并且绝大多数的是采用铅酸电池的QQ3 EV。这一产品的销售市场多为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其他车型产量都较小,只有湖南江南生产的众泰电动汽车产量过百。
从这些纯电动车型的产量分布可知,尽管3月份纯电动乘用车创出产量的高峰。但是其驱动力仍然是租赁等推广商业模式探索。江淮、比亚迪、上汽、北汽这些着力于城市私人消费市场的企业产量并未有大的提升,从市场层面观察亦然。
第一电动网在3月底曾对北京的私人市场进行调查。当时开放销售或预定的仅有北汽E150EV、比亚迪e6与江淮和悦iEV4三款车。据当时统计,这三款车型的订单量已突破百辆。但是真正交车的在少数,特别是私人消费者,北汽E150EV、比亚迪e6分别有十几辆车已经交到了消费者手中。各家销售新能源汽车的4S店负责人均表示“来看电动汽车的人很多”,但购买阻力主要集中在配套设施方面。消费者和厂家也在呼吁北京市发改委等部门出台更为细致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则。
插电式混动乘用车还看地方政策 比亚迪秦占优势
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同样在等各地的推广政策。目前,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一家不予准入,一家准入,政策截然不同。但是北京的做法引起了包括中央部委在内的不同意见。因为此前财政部等四部委出台的推广政策明确显示,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属于新能源汽车,地方不得另立目录。因此,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进入各地推广,应当是主流,以此判断,比亚迪秦、荣威550插电式,都将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因为相对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既有很好的节油效果,又没有里程顾虑的问题。 2014年3月,全国生产新能源乘用车2484辆,各个车企产量明显提升。其中,纯电动车仍是主流,3月生产1894辆,占76.24%。上海华普生产的康迪电动车产量居首,达943辆。
春节过后,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起到热推作用,产量上跨越到一个新台阶。但是大部分地区的推广方案尚未落地,需求尚未真正打开,更大的增长潜力在后。3月的数据绝不是顶峰,而是说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量正在提速。
纯电动车同比增幅近三倍 上海华普居首
根据第一电动数据统计,3月全国车企生产纯电动乘用车1894辆,环比增长107.45%,同比更是高增近三倍,增幅为277.29%。与新能源汽车整体产量走势相似,除了过去两年的两个12月,3月的纯电动乘用车产量是常规月份中最高的。
而从数据来看,3月份插电混合动力乘用车的产量为590辆,这是我们有统计以来的最高值。目前国内市场上仅有两款插电式混合乘用车。比亚迪秦是比亚迪F3DM的二代车型。此前,F3DM月均销量仅百辆左右,而荣威550插电式只有几十辆。3月,比亚迪秦的产量548辆,占93%,大大超过荣威550插电式。比亚迪秦的价格优势和市场开拓较为领先。
不过,秦的产量仍未充分反映其需求。比亚迪公司透露,累计未交付的秦订单已有7000辆多辆,比亚迪正在逐步提升秦的产能。消费者对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偏好一定程度上受车型较少、补贴较少的影响,但仍有很大市场。在北京的北方华鹏4S店,已经销售的秦的数量甚至超过了比亚迪e6。秦在北京销售必须用普通小客车的牌照,并且只有中央补贴没有地方补贴。而e6既能享受新能源小客车的牌照,还有中央地方两级补贴。消费者的倾向可见一斑。
3月全国生产纯电动专用车93辆,相比其他车型较少。但是电动专用车集中管理、路线相对固定等特点,可以最大限度地克服充电难、续驶里程短这些屡屡制约私家电动汽车发展的因素。产量也有很大上升空间,特别是电动物流车。以天津为例,目前该市首批140辆新能源汽车投入到快递行业中。而天津的目标是将所有快递用三轮、四轮车替换为电动物流车,预计将从此项市场上获利不菲的是天津清源和河南蓝海新能(东南汽车合资子公司),这两家的产量将扩大。另外,北京、深圳等城市,都有将传统物流车替换为电动物流车的计划。除了在3月有记录到产量的车企,南京金龙、东风、长安等车企都看好这一市场,有推出电动物流车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