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中国电子学会化学与物理电源技术分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池专业委员会、化学与物理电源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天津中电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电源技术》编辑部承办的“电能源前沿技术与应用研讨会”在天津社会山国际会议中心酒店盛大开幕。本次大会聚集了国内外顶尖的电能源领域专家,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南策文等在内的众多学者、行业精英共500余人共聚一堂,共同探讨电能源技术的最新进展,为促进产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高端对话平台。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理事长郑宏宇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辞,强调在“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主题下,深化电能源领域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她指出,面对电能源行业快速的技术迭代、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以及日益激烈的竞争,探索全固态电池、太阳能发电、氢能与燃料电池等前沿技术的创新路径,对于维持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全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南策文院士在题为“全固态电池的未来发展”的主题演讲中,深入剖析了全固态电池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他强调,随着液态锂电池性能接近理论极限,全固态电池凭借其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好的安全性、潜在的低成本优势及更长的循环寿命,正成为全球科技竞赛的焦点。南院士还分享了当前固态电池研发的活跃现状,指出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论文和专利申请量均居世界前列,但也提出了在不同技术路线上固固界面问题、材料热力学动力学挑战等具体难题。
杨裕升院士在题为“提高锂离子电池比能量的技术方向”的演讲中,以“提高比能量是电池的永恒任务”为开头,分享了锂离子电池研究的两个主要方向,一是提升正极电位,以三元锂离子电池为代表;二是提高正极比容量,以硫锂离子电池为代表。并且提出要全面重视电能源的发展,不要盲目跟风,而是紧握科学发展的脉搏,稳健前行,确保产业化的步伐在追求速度的同时,不会忽视保障产品的安全性。
前日本化学会主席逢板哲弥先生因故没有到会,通过视频的方式与现场进行了交流,做了关于“Quick Degradat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on Batteries”的报告。介绍了日本相关电池技术的新进展。
刘兴江博士则从电能源科技的宏观视角出发,不仅讨论了太阳电池、燃料电池等领域的最新动态,还着重强调了全固态电池在多项领域的突破潜力,以及无线传能技术、新型高比能锂原电池等前沿探索。他指出,智慧能源系统的构建将是未来能源架构的核心,需实现一体化微型化智能感知、能信同传技术,以及能源组网的可移动化,从而推动能源的数字化、体系化和智能化转型。
沈文忠教授介绍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化前沿技术及发展”,沈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光伏电池行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特别介绍了光伏行业在降本增效上的努力。光伏行业的核心焦点在于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效率,这已成为业界“内卷”的极致表现。2024年,0BB技术、超薄HJT电池以及连续直拉单晶硅等创新,预示着光伏技术和产业的又一轮革新。
邵志刚研究员做了题为“绿色制氢与燃料电池研究进展”的报告,介绍了绿氢的提取过程与燃料电池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前景。氢能作为清洁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在于降低制氢成本。在燃料电池领域,中国已经在全球商用车市场取得了领先地位。邵志刚强调,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不仅追求更高的功率输出,更注重长期稳定性和耐用性。
电能源技术虽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扎实的科研工作、跨学科合作及政策与资金的持续支持,不久的将来定会实现技术的重大突破。此外,杨裕生院士提出遵循科研基本规律、平衡比能量提升与电池安全性的观点,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大会报告环节之后,“锂离子电池材料及基础”、“锂金属及固态电池”、“先进发电及新型储能”、“锂离子电池及系统”、“钠离子电池及材料”、“先进发电及新型储能”等六个主题论坛分别召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学杰、厦门大学特聘教授杨勇、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张华民、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陈人杰、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夏永姚、天津理工大学教授李微等近六十位专家学者进行主旨报告,打造了一场电能源领域学术与技术“交流盛宴”。
分论坛掠影
此次会议不仅是一次学术与技术的盛宴,更为电能源行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通过本次研讨的深入交流与思想碰撞,将极大促进新能源科技迈向新的高度,为能源转型和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此外,本次会议还设置了展览区域,广电计量检测(天津)有限公司、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杭州仰仪科技有限公司、天津三英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中科精研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朗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宏申工业智能有限公司、北京迈高材云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天缘科技有限公司、川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钹鑫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钛深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新威尔电子有限公司、浙江软控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二十余家厂商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