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论坛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办,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酸性蓄电池分会以及风帆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办。
来自政府、高等院校、铅酸蓄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二百余位嘉宾汇聚一堂,共同分享铅酸电池产业的发展成果。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泽深致开幕词
在致辞中,王秘书长从铅酸电池行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三个方面,阐述了铅酸电池行业在新周期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他提到,铅酸蓄电池已有160余年的历史。经过不断地发展,现在,铅酸蓄电池在汽车和摩托车启动领域仍然保持着无可争议的主导地位。我国是铅酸蓄电池最大的生产国,产量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2022年中国铅酸蓄电池产量为21650万千伏安时,市场规模近年来呈现逐年增长态势。
同时,王秘书长认为铅酸电池在新型储能市场和数据中心、5G通讯中心备用电池领域因其独特的优势而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面对锂电池和钠电池的竞争压力,铅酸电池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王秘书长呼吁铅酸电池产业链上的各方应紧密协作,共同应对挑战。他强调,在面临锂电池和钠电池的冲击,以及新周期下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减碳环保的大趋势下,铅酸电池行业急需在轻量化、延长寿命、降低成本、提升快充和循环性能等方面进行技术革新。
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业务总监刘彦龙主持
他在致辞中表示:铅酸蓄电池曾作为二次电池市场中规模最为庞大的品种。在多种领域如汽车启动、电动车动力、通信、电力、储能以及国防军工中广泛应用。现在虽然受到了锂电池和钠电池产业化的冲击,但仍然具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酸性蓄电池分会理事长/风帆有限责任公司
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勇致辞
在致辞中,李董事长表示铅酸蓄电池成本低,安全可靠性高,回收利用率好等特点,使其具有广泛的市场空间,仍然拥有较长的市场生命周期。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对于铅酸蓄电池产业来说,我们要正视严峻形势,应对各种挑战,夯实产业基础,坚持创新驱动,注重安全环保,打造健康业态,开展交流协作,谋划长远发展。积极推进铅酸蓄电池行业的技术创新、加快实施铅酸蓄电池行业的自动化改造和智能制造步伐;共商共建回收体制机制,提升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管理能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不断增强创新发展的定力和能力,将是铅酸蓄电池行业迎接挑战的重要举措。通过本届论坛,协会将为大家提供一个创新引领、共谋发展的交流平台。
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丁晓龙致辞
在致辞中指出:目前已有多家大学与央企落户雄安新区。雄安新区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及应用,2023年中国铅酸蓄电池论坛在雄安新区召开恰逢其时,正当其势。雄安新区对储能产业发展高度关注,力争积极参与到储能产业中来,期待与更多储能产业链企业加强交流合作。
中南大学教授蒋良兴做了名为“铅酸电池技术研究进展”的精彩报告。报告中讲述了铅酸电池面临的挑战和自身具有的独特优势,并就高强轻质Al/Pb复合板栅和低析气铅炭电池用活性炭的开发,与铅酸电池板栅物性的计算机仿真模型的构建进行了深入的分享。
天能集团研究院院长郭志刚分享了“模块化铅炭储能电池开发”的研究工作。在报告中,他提到炭铅电池具有高可靠性、循环回收利用率高、低成本的特点。储能用铅炭电池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是电池循环性能改善以及电池比能量提升。并介绍长寿命电池正极专有配方技术和负极炭材料,使得电池循环寿命大幅提升。
吉林大学化学院林海波教授做了“钛基铅酸电池——一种高比能量的先进铅酸电池”的报告。利用拉伸钛网作为铅酸电池板栅,开发了“钛基铅酸电池”。这种钛基铅酸电池研究表明能量密度可达70 Wh/kg,钛基铅炭电池能量密度突破90Wh/kg,0.5C放电倍率下,钛基铅酸电池正极的循环寿命是铅酸电池的三倍。
本届论坛为期两天,二十余场精彩纷呈的报告,涵盖铅酸电池材料、工艺和应用等全产业链领域。来自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上海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河北大学、吉林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国际电池创新联盟、中国船舶集团、长城汽车、风帆有限责任公司、超威研究院、天能电池集团、安徽理士电源、江苏先特智能、HV亚太能源、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淄博火炬能源、博力通、淄博火炬机电设备、山东金科力电源、保定市知识产权协会等行业机构、科研院所、产业链知名企业的20余位嘉宾,均带来精彩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