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其他电池 » 正文

长城,东风,上汽,奇瑞在两会上强烈建议发展氢能源项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04  来源: 盖世汽车
    长城汽车副总裁王凤英:关于加快我国氢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氢燃料电池汽车全面均衡发展的建议

    当前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产业化依然明显滞后。2018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仅1527辆,同比增长20%,远低于同期新能源汽车61.7%的增长率。同时,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也面临重重困难,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等氢能产业链基础非常薄弱,各环节需要攻克的技术难点仍然不少,尤其是作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之一——加氢站,发展缓慢,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急需加强氢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快加氢站的建设,以此推动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因此建议:

    第一、改变加氢站补贴形式,加大补贴力度;

    第二、制定相关政策,加速氢能源核心技术研发;

    第三、细化氢能源技术标准,明确车用氢气的能源定位;

    第四、加强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全国加氢基础设施,降低审批难度;

    第五、整合优质资源,鼓励多方合作,组建加氢站建设运营“国家队”。

    东方电气董事长邹磊:关于加快推进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建议


    继去年两会上邹磊提出“加快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相关提案引发业内共鸣后,今年邹磊再度携氢能提案上会。他解释说,氢能是一种清洁、高效、安全的二次能源,燃料电池是高效清洁利用氢能的最佳方式。氢能技术在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已进入系统应用阶段。目前,国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仍处于产业化初期,存在不少发展的问题。

    “我建议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体系,制定国家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战略及实施路线图。以此加快推动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邹磊说。

    东风汽车副总工程师谈民强:发展料电池汽车技术和产业

    谈民强的建议围绕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和产业发展展开,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路线图”与实施模式、氢能源发展的安全与解决方案等。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将氢能源产业提升到国家能源战略层面统一规划

    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将氢能规划上升到国家能源战略高度,但我国在氢能生产、储存、运输方面目前还缺少统一规划与布局,没有完善的检测与检验机构与之配套,造成相关资源的浪费及氢燃料产业发展进程的延缓。为此,尹同跃提出了以下两点建议:

    一是国家统筹规划,将氢能升级为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国家统筹规划,将氢能从国家发展重点方向升级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将其列为未来的支柱产业、民生工程,制定必要的约束杠杆和更加详细的标准及法规,促进氢能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参照电动车政策,增加氢能技术研发补贴。参照纯电动车推广政策,增加氢能技术研发的补贴,并通过示范应用、市场推广的政策来推动。

    上汽集团总裁陈志鑫:结合当下契机,大力发展燃料电池汽车产业

    针对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情况,上汽集团陈志鑫提出了4点建议:

    1、建议地方购置补贴继续按国补 1:1 比例予以支持,以应对燃料电池汽车初期推广成本较高问题;

    2、建议在运营牌照方面给予专门支持,明确每年发放数量与方式,大力增强公共服务和物流运输领域内燃料电池的推广;

    3、建议上海尽快明确本地加氢站建设的审批流程、审核标准和归口管理部门,推动加氢设施的推广普及,强化氢气站作为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的基础保障作用。

    4、建议结合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现状,开展法规与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以弥补当下相关法规和标准滞后的现状。

    宇通客车技术总监李高鹏

    针对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情况,宇通客车李高鹏提出了4点建议:

    1、强化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的顶层设计、系统规划以及科学布局,编制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2、明确加氢站建设和运营主管部门及协作部门,将氢能源纳入终端能源体系,完善氢能源制造、存储、运输的全方位快速通道。同时,鼓励氢站与油站、气站合建工作,解决加氢站建设用地问题,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3、吸引能源、化工等企业参与或布局城市区域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社会各类资金,丰富加氢站建设及运营补贴资金来源,完善低成本的氢气供给体系,降低氢气输运及加氢站运营成本。同时,继续延续和强化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扶持政策。
 
关于我们: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550多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和电池隔膜分会等十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