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其他电池 » 正文

苏州擎动膜电极投产 成本降低一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2-27  来源: 中国汽车报网
    2月23日,苏州擎动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卷对卷直接涂布法”膜电极生产线正式投产,成本比进口产品降低一半。这标志着中国燃料电池上游核心制造技术突破了国外的壁垒,燃料电池汽车的彻底国产化不再是“痴人说梦”。

    零部件强,则汽车产业强。我国传统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关键在于核心零部件技术薄弱。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我国不希望传统汽车的情况再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出现。让人欣喜的是,在动力电池行业,我国正在涌现出世界级的电池企业。

    燃料电池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美国、德国、日本等传统造车强国,都把发展车用氢燃料电池技术作为下一代汽车工业转型的方向。正高歌猛进的中国车企,自然要抢抓这一关键的机会,但迫于核心技术门槛,迄今为止电池的核心部件膜电极,仍需从国外高价进口,目前仅有少数商用车企愿意尝试,乘用车上的应用更是几乎为零,全国上路的氢燃料汽车不足千辆。

    为了鼓励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我国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各地也出台了多项各自的支持政策。苏州作为鼓励发展燃料电池第一方阵城市,2018年3月份,出台了《苏州市氢能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试行)》,成为全国第三个推行氢能发展规划的城市。苏州的政策明确,到2025年氢能产业链年产值突破500亿元,运行规模力争达到10000辆。

    产业环境与政策利好双重支撑下,苏州的燃料电池产业链上的企业从无到有,从下游向上游进发。就燃料电池技术本身而言,电堆、关键材料、零部件以及动力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都亟待取得突破,实现国产化和量产化。在许多关键方面,最具挑战性的技术攻坚要数低铂催化剂与膜电极集合体,未来将占到整个燃料电池发动机成本的50%左右,因此只有大幅降低这两个部分成本,方可让燃料电池具备大规模应用的可能。

    经过不懈努力,身为民族企业的擎动科技凭借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擎动科技创始人兼CEO朱威博士介绍,使用“卷对卷直接涂布法”实现膜电极量产后,预计直接降低国产燃料电池在膜电极上一半的生产成本,将为我国燃料电池大规模商业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据了解,朱威带领团队突破并掌握的“卷对卷直接涂布法”,是指将催化剂电极材料分别直接涂布到质子交换膜卷料的两面形成阴阳极的技术。与传统的喷涂法和转印法制作工艺相比,该工艺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制造成本低,产品性能和耐久性高等特点,这是技术的一次全面革新。朱威强调,作为国际上最先进的膜电极制造工艺,仅有少数几家国际知名车企所掌握,如今,苏州擎动也掌握并量产。

    据介绍,该条产线全面达产可年产膜电极100万片,满足3000多辆燃料电池汽车的需求,预计产值可达3亿元以上。

    目前,擎动科技已经定制膜电极30余种,1款产品入围工信部公告目录,发展国内客户20多家,国外客户3家。参照动力锂电池行业发展历史,未来燃料电池发动机核心部件将逐步国产化,下游各大电堆和系统公司纷纷研发电堆以取代进口电堆,未来国内车用膜电极需求巨大,这一行业的技术标准也将不断提高,良币驱逐劣币,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具有成本控制优势的擎动科技,将在苏州这片创业沃土上,取得更加长足的发展。
 
关于我们: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550多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和电池隔膜分会等十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