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孙河边热带雨林中的蝴蝶扇了几下翅膀,就有可能引起一场龙卷风。
现在,特朗普正在实施的关税政策,就是这只引发龙卷风的蝴蝶。他领导的美国选择了高筑保护主义壁垒,而他所视为经济“敌人”的欧洲,中国,日本,则选择了进一步开门结盟。
7月17日,日本与欧洲签署自贸协定,欧盟将取消约99%对日本的商品关税,日本将取消约94%的对欧盟商品关税,这项协议覆盖了全球经济总量三分之一和超过6亿人口。在此之前不久,欧盟和中国签署了一揽子经济合作项目。紧接着,彭博社传出欧盟正在考虑向美国汽车征收约20%的报复性关税的消息,局势已经紧张得令人喘不过气来。
“跨越美国的交易。”——《华尔街日报》近日以此为题刊发社论,评价欧盟和日本达成的协议,是“将美国企业留在寒冷中”。
在特朗普威胁实施对进口汽车征收高额关税的单边政策后,美国正在全球四面树敌。这也意味着几大经济体,将迎来一轮席卷全球的贸易战,这场贸易战将把世界经济拖入危险境地。而汽车作为其中最核心的产业之一,很有可能成为关税之争的“牺牲品”,全球车市格局极有可能因此而重新洗牌。
谁输谁赢?
在“开放还是封闭”、“全球化还是去全球化”等这些人类当前最重大的抉择上,几大经济体选择了前者,而美国选择了后者。特朗普称欧盟是贸易“敌人”,又像个小媳妇儿似的,将一手策划的关税战归咎于中美之间汽车关税“不平等”。
“一开始是340亿美元,接下来两周还有160亿美元,之后可能还有2000亿美元,在这之后可能还有3000亿美元…所以,500+2000+3000亿美元,总共是5500亿美元。”7月5日,特朗普将此前的关税威胁正式升级,并从美国东部时间7月6日00:01开始,正式开始对34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25%的关税。
在美国扣下了“第一枪“之后,中国很快推出了防御关税,宣布从7月6日开始,对原产于美国的汽车、农产品、水产品等进口商品对等采取加征关税措施,税率为25%。另一方面,中国也在进一步实施开放政策,从7月1日起,降低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其中汽车整车进口关税由原来的25%降低到15%。对于产自美国的进口车来说,等于关税升到了40%。
不过有业内人士评价,在这场关税战中,真正倒霉的并不是中国车企。这又是一次第一和第二之争,重伤第三和第四的案例。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打下去,真正哭晕在厕所的,是德系和日系汽车企业。
欧洲汽车将会是美国提高进口关税最大的受害者。有报道显示,至少有10家欧洲主要汽车制造商在美国销售,但不在美国生产。其中包括:意大利菲亚特、英国路虎、捷豹、奥迪和保时捷。而在2016年欧洲出口的大约600万辆汽车中,有100多万辆被美国市场买下,美国是欧洲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以德系的宝马为例,宝马每年在美国销售约35万辆汽车,其中大约70%来自欧洲。美国的销售量,每年为宝马创造80亿至90亿美元的收入。如果美国将进口关税提高到20%,意味着宝马的成本将增加16亿美元。
一直采取在成都生产并出口到美国的沃尔沃,其CEO萨缪尔森最近透露,为了规避美国对中国施加的关税影响,针对美国市场的XC60将来会在欧洲而不是中国生产。今年6月份,沃尔沃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郊外开设了第一家工厂,这家工厂预计将于今年秋天开始生产出口用的汽车。
对于在美国市场汽车出口依赖度极高的欧洲制造业而言,特朗普此举,无疑将对欧洲汽车企业造成巨大压力。
日系车企的伤害程度次于欧盟国家,不过影响也显而易见。丰田、马自达、本田等主要日系车企都在美国斥资新建了工厂,但数据显示,目前在美国销售的日本品牌汽车中,仍有25%是以进口方式引入。此前日本曾强调,日本汽车制造商在美国生产“多达380万辆汽车”,任何贸易限制“都可能严重影响日本汽车相关公司在美国创造的超过150万个就业机会”。
对于中国车企而言,虽然已经有部分车企在布局美国战略,但到目前为止,基本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进展。譬如广汽传祺,以及吉利旗下高端品牌领克,此前也计划在欧洲生产并于2020年以出口方式在美国市场上市。随着这次贸易战的爆发,可能会让这些中国品牌的“美国梦”暂时搁浅。
真正已经打入美国市场的中国本土车企,可能就只有比亚迪的电动大巴,在美国市场,比亚迪已经占据了其80%的纯电动大巴市场。不过这家中国车企已经在几年前在美国当地建厂,除了提升就业,还在员工福利方面,成为美国唯一加入工会的电动大巴公司。想必进口关税提高,已经无法对比亚迪造成太大伤害。
“留在寒风中”的美国车企
都说智者建桥梁,愚者筑高墙。在美国生产的汽车中,有1/5用于出口,而在美国销售的汽车中,有1/4是由外国企业经营的工厂生产的。很显然,汽车产业的模式已经日益全球化,但美国却固执地走上了“去全球化”道路。
另一方面,美国挥舞的关税大棒,也很难真正伤害中国。要知道,中国车企目前在美国市场享受到的关税红利极其有限,2017年中国对美国整车出口仅有5.3万辆;而美国车企在中国真正被征收25%关税的车型,也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美国对华去年的整车出口共28万辆,美国车企在中国基本都实现了本土生产,仅通用一家,2017年在中国就销售了超过400万辆汽车。所以,一直以来美国汽车在中国市场享受着巨大红利。
那么,特朗普实施保护主义的目的是什么?当然还是为了保护越来越体虚的美国底特律三大车企。
要知道,美国本土车企的发展方向早已经掌控在了华尔街投资者的手中,加大皮卡与SUV的投入,降低甚至放弃轿车生产线,都是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创造最漂亮的财务报表。
所以美国三大车企几乎都犯上了大排量SUV和皮卡依赖症。数据显示,在美国三大车企中,卡车已经占到了通用汽车美国销量的84%,福特的92%和FCA的97%。而福特则令人震惊地放弃了北美市场大部分的轿车业务。
但到目前为止,美国消费者对轿车的需求依然巨大,在这其中,德系和日系是最大的赢家。
所以,特朗普除了打算提高进口关税之外,还在考虑放宽排放燃效标准,为美国汽车业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自从美国成为全球石油生产大国之后,特朗普有肆无恐地将美国汽车消费需求导向SUV与皮卡市场,借此为底特律三大车企强行撑起一把保护伞,并有高进口关税,来削弱德系和日系在轿车领域的优势。
而贸易战从来都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根据LMC Automotive预计,如果美国对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汽车制造商将不得不承担进口汽车税至少一半的成本。如果企业将全部25%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可能会导致约200万辆的销量减少,这接近于美国年销量的15%。
另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美国车市销量的下行,直接带来的将是大量工人的失业,历任美国总统苦心经营起来的就业率,或许将毁在特朗普手中。
所以这也是波音、通用汽车和苹果等,这些在中国市场已经赚得盆满钵满的美国企业,站出来反对特朗普贸易战的原因。今年4月,《福布斯》杂志网站的标题表达了清晰的立场:“我们真的不想和中国打贸易战,特朗普先生”。而纯正美国制造的哈雷摩托,则在6月份传出想要将生产线迁往国外的计划,成为第一个企图“逃离美国“的美国企业。
可以想象,如果特朗普继续将保护主义演进下去,全球贸易的自由化未来将不可避免地绕开美国。这将使通用、福特长期以来坚持的国际化战略遭遇壁垒,《华尔街日报》的担忧将成为现实,美国企业会被动地“留在寒冷中”。
而另一方面,随着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关税提高,美国作为制造基地地吸引力也将下降,美国供应商将被排除出供应链。到了那时候,逃离美国,将成为许多美国制造商迫不得已的选择。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自由化必定成为各大经济体的主流态度,而特朗普却关上大门,当美国经济大门封闭得越紧,其他伙伴将结成更紧密的盟友关系。新的趋势或许是,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将再一次成为跨国汽车制造商们的投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