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汽车 » 正文

新能源汽车产业可借鉴高铁成功经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0-16  来源: 人民网
       借鉴高铁发展成功经验,以平台化战略,集纳资本资产和技术能量,融合新能源汽车最新技术成果,助力中国新一代汽车工业‘换道超车’。”

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在中国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2016年,中国新能源(9.00 +0.45%,诊股)汽车产销突破50万辆,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均占全球50%,产销量、保有量、充电桩建成数量为全球第一。2017年1至8月,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达80万辆,增幅较大。

新能源汽车之所以在中国得以迅猛发展,除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之外,还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已列入“中国制造2025”规划。笔者认为,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主要基于三方面战略考虑。

一是产业重构。汽车产业“以市场换技术”30多年,中国连续8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第一大汽车市场,但中国汽车工业“大而不强”,在传统汽车时代已无法超越世界强国。新能源汽车时代为中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带来战略机遇。

二是现实需求。中国政府承诺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到峰值,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截至2016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接近两亿辆,面临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压力。此外,中国能源进口量不断攀升,能源对外依存度已超过16%,天然气超过30%,石油达到65%。这为发展新能源汽车带来重大机会。

三是技术成熟。2016年中国有3家整车、7家电池企业的销量排名进入全球前十,部分企业已成为全球知名供应商;动力电池出货量在全球市场份额超过70%。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续航时间不断增强,快充时间不断缩短,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奇瑞、北汽新能源分别发布了续航里程可达420公里、460公里的车型。

目前,中国已开始研究制定禁售传统燃油汽车的时间表,新能源汽车双积分制也呼之欲出。中外车企目标直指新一代汽车的世界标准制定者,抢占全球技术和市场制高点。在金融资本支撑下,一些企业也跨界加入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传统汽车产业调整、整合、重构在所难免,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充满新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汽车供应链物流环节中的重要企业,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铁总”)承担了一定量的汽车整车运输和汽车配件运输服务,在全国规划建设108个具有装卸、仓储、中转、配送功能的商品汽车物流基地。在各主要城市设立33个经营部,铺设定时、定点开行的商品汽车运输班列线路24条,设立装卸站164个,打造了覆盖全国的铁路商品汽车全程物流网。

铁总直属的中铁特货公司,近年来,铁路商品汽车物流业务以年均47.6%的增长率快速发展。2016年商品车发运量291万辆,预计2017年将达到500万辆。中铁特货已与多家大型汽车生产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积极推进铁路专运线建设,直通汽车生产制造线,更好降低商品车物流成本。

笔者以为,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强劲发展态势,铁总可放眼整个汽车供应链物流,站在更高的战略层面,充分利用资源资产优势,加强与相关国企和社会资本合作,实现更大发展。

具体可以铁总所属企业、中国中车(9.87 +0.41%,诊股)、相关汽车生产制造企业联合出资,建立一个混合所有制企业。以铁路整体运输服务为支撑,以中铁特货、中铁快运承担的汽车整车和零配件物流业务为抓手,发挥中国中车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技术和生产优势,整合国内外汽车产业资源,布局中国六大汽车生产基地,全面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

中国中车与铁总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其旗下湖南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早在2007年就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中国第一家获准从事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系统总成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及制造的汽车企业。铁总与中国中车及相关汽车生产制造联袂,可通过优势资源整合,建设全国汽车物流多式联运体系,建立陆运、海运和铁路运输三位一体的综合运输网络,提升汽车供应链物流管理效率效益。

更为重要的是,可将中国高铁发展成功经验借鉴到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平台化的战略,集纳资本资产和技术能量,融合新能源汽车最新技术成果,将世界领先的轨道交通电气传动、控制技术等成功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以我为主、集成创新,释放出新的发展动能,逐步打造成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生产、物流、销售、租赁、延伸服务一体的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助力中国新一代汽车工业实现“换道超车”。
 
关于我们: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缩写:CIAPS) 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现有550多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和电池隔膜分会等十个分支机构。
本会专业范围包括: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锌锰碱锰电池、锂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锌银电池、热电池、超级电容器、温差发电器及其他各种新型电池、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各类电池用原材料、零配件、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