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一些光伏业内人士处了解到,今年国内光伏行业将逐渐恢复元气,今年下半年、最迟明年,光伏行业将好转。据透露,实际上目前已经有不少工厂重新开工。
薄膜电池的利好
去年底,财政部、住建部下发《2012年度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对建材型等与建筑物高度紧密结合的光电一体化项目,今年的补助标准暂定为9元/瓦,比去年提高3元,对与建筑一般结合的利用形式,补助标准则暂定为7.5元/瓦。
“薄膜电池在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很有作为,从特性方面来说,薄膜电池在建筑上安装更为方便。”北京交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徐征向记者表示。
徐征认为,晶硅电池转换效率高,适合大型光伏电站,但薄膜电池的技术特性更适合应用于建筑上,因此在BIPV领域的空间更大。“不要把薄膜和晶硅对立起来,在未来一段时间它们将是共存而不是替代的局面。”徐征说。
据中华新能源商会副会长、宏威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简明介绍,目前晶硅技术在光伏行业中是主流,占相当高的比例。薄膜的发展有个波浪式的过程。当初在硅材料比较贵的情况下,有许多人投薄膜电池。近来随着硅材料的下降,大家对薄膜电池又有了不同的看法。现在晶硅电池成本已经和薄膜电池非常接近,已降到6元/瓦,但转换效率却比薄膜电池高不少。
未来发展优势不少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太阳电池技术研究室副研究员赵雷认为,短时间内晶硅电池仍将占主导地位,但从长远来看,薄膜的发展前景要远远高于晶硅。
“目前晶硅的效率能达到17%-18%,单节电池的极限效率为29%,目前实验室可做到25%,因此晶硅的效率提升空间有限。从理论上来说,薄膜的极限效率也和晶硅一样,可以达到29%,而目前的效率只有10%上下,也就是说薄膜的转换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赵雷告诉记者。
简明则认为,转换效率并不等同于发电量,“我们所说的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一般是指标准条件下的效率,在标准条件下薄膜转换效率要低于晶硅。但许多行业内的报告显示,实际应用中一年内同等容量的薄膜电池发电量反而要高于晶硅。我们在东莞地区做实验发现,同样瓦数的薄膜电池发电量要比晶硅高8%-10%。”
但除了转换效率外,薄膜技术仍遭到一些业内人士的质疑,一些行业人士的观点认为薄膜电池衰减大、占地面积大、技术成本高。对此,简明指出,薄膜的产品特性是在刚开始时衰减大,但过了600小时之后衰减就比较稳定了,跟晶硅电池差不多。“一般薄膜电池厂家在出厂前就把衰减考虑在内了,比如说一块电池130瓦,厂家一般按100瓦卖,提前把衰减量扣除掉。”
简明把薄膜技术成本高归结于薄膜电池装备主要依赖进口。简明认为,装备实现国产化后,“薄膜电池产业链很短,一个车间就能完成。以后要实现平价上网,薄膜的优势就明显了,未来薄膜的发电成本能够做到0.3美元/瓦,还不到3块钱。”
但占地面积大却是薄膜电池绕不过去的一个坎,对建设大型光伏电站来说,薄膜电池的最大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有关资料显示,效率14%的光伏电池组件在标准日照下每平米额定输出140瓦,以此计算,要达到相同容量,薄膜电池的占地面积与其转换效率成反比。
“从技术上看,要把薄膜电池转换效率提高到12%,甚至进一步提高到15%、16%,那么成本下降非常多,但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赵雷说,尽管如此,随着技术的发展,长远看晶硅必将被薄膜所取代,由于薄膜技术污染低,耗能低,发电量更高,“晶硅能干的事情薄膜将来都能干,但薄膜能干的晶硅就干不了。”
BIPV应用要适合建材需求
目前来看,薄膜电池要替代晶硅电池并不现实,但如专家所言,在BIPV领域薄膜电池的优势更为明显。简明认为,就算是屋顶太阳能光伏系统,用户选用晶硅还是薄膜电池,也主要取决于政策的变化,“一般看法认为屋顶主要应用晶硅。但有些国家由于政策的变化,屋顶采用薄膜的也很多。德国采用鼓励多发电的政策,用户通过发电卖电赚钱,所以多选用晶硅;但澳大利亚则鼓励自用为主,政府对每户1500瓦以内的进行补贴,超过这个范围就不补贴了,因此用户多倾向于用成本低的薄膜电池。”
而对于“建材型等与建筑物高度紧密结合的光电一体化项目”,由于薄膜电池对安装角度不太敏感,对建筑设计要求的适应性更强,因此也更有优势。徐征指出,薄膜电池要真正适合建材的需求,要符合建材的安装、设计规范,如安全性、防火性等要求,才能在建筑物上安装,目前有些建筑光伏规范已经在起草。
“原来有许多建筑师和设计师没有认识到薄膜电池在建筑上的使用方法,怎样把薄膜电池融入到设计和建筑中去,不光是做电池的要学习,实际上做建筑的也要学习。搞薄膜的要和搞建材的、搞设计的结合起来,这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徐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