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南孚实现回归,对于这个国内碱性电池市场的霸主来说,其命运又增加了多少变数?
棋子般的命运
对于南孚来说,它的命运更像一颗棋子。自1999年引入海外投资基金之后,南孚多次易主。
1999年,中金联合荷兰国家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等外资方与南平电池厂、基地公司等几个中方股东在香港组建中国电池有限公司。四家外资股东占中国电池合计49%的股份,中方股东以持有的南孚电池部分股权作为出资,占中国电池51%的股份。
2000年,股东之一的百孚公司在香港炒金亏损了几千万美元,将其持有的股份转让给基地总公司的另外一个子公司,并将余下的股份卖给摩根士丹利,这部分股份出让导致中国电池的控股权转至外方股东。随后基地总公司的子公司将其持有的20%中国电池股份,以78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了富邦控股集团。摩根士丹利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从富邦控股手中买回了这些股份。2002年,南平地方政府也将其持有的中国电池股权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给外资股东。经过数次的转让,中国电池的股份已经完全转移到了外资股东手中。
2003年8月,生产剃须刀和金霸王电池等消费产品的美国吉列公司,从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新加坡政府投资等公司手中买走了香港中国电池公司的全部股权,进而控股南孚电池。吉列用外资最常用的股权收购方法,解决了南孚这个当时国内最强大的对手。
在频频转手的命运中,南孚进入了一个郁结的怪圈。而令人唏嘘的是,其实南孚一直都不缺钱,南孚总经理丁曦明曾放言:“南孚其实并不缺乏资金,相反,我们的资金很充裕。”关键在于,其仅用10多年时间,就从一个最初注册资本不到200万元,靠生产过糊式电池以求温饱的小企业发展到现在总销量超过7亿只,产值7.6亿元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加上当时的寻呼机市场对电池的需求也使得南孚电池销售后劲强大,当时各家银行都争着给南孚贷款。在资本巨头眼中,它就是一个会下金蛋的香饽饽。
那么当年政府主导建立中国电池,并引入外资又是为何?据称,其核心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国有资本退出保值,以及对上市的期望。因此引入了摩根士丹利,并将上市目标锁定在香港红筹股,但因为在香港主板上市,有股东在三年内不发生重大变化的要求,因此,香港上市也就一直未能如愿。
上市未遂,加上南孚当时的主要市场,寻呼机的迅速衰落,让摩根士丹利看衰南孚,最终导致了后者“不负责任”地将南孚卖给了对手吉列,抽身而出。
当年借足球名将孙雯之口传播,而让人深刻记忆的“南孚电池,中国力量”的民族品牌也由此沦为外资竞争对手。据媒体报道,当年摩根士丹利入股之时,蒙牛创始人牛根生特意找到了丁曦明,意味深长地说:“最大的危险,就是你会失去对企业命运的掌控。”
曾经带领南孚从一个小电池厂破冰前行的创始人陈来茂2003年的离职,部分原因即出于此。
宝洁旗下艰难求存
在当年股权被国外资本来回倒腾的过程中,南孚的管理层似乎还有点沾沾自喜。
“我现在一年的收入大概是以前20年的收入。”职业经理人化的丁曦明当年对摩根士丹利进入的感触很实际。2003年吉列入主之时,他亦放言:“吉列不可能像宝洁合资那样消灭国内品牌,因为南孚退出的市场份额,金霸王并不能保证吃下。”
可言犹在耳,宝洁来了。
一直以来,日化巨头宝洁的名声都不太好,在进军区域市场时,“能打得过的就打,打不过就买。”在着名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的言论中,外资竞争对手并非真的要把中国产品收购进行业务拓展,而是从竞争策略出发,剑指商业利益。由此,中国品牌被收购之后命运大多不佳,因为在被国际对手收购后普遍存在着“靓女出嫁”就被“雪藏”的情况。
这种路径中更阴暗的则是将收购来的民族品牌建立好的渠道,全部嫁接到自己的主打品牌上,兵不血刃就获取市场。宝洁、吉列对南孚的直接或间接收购,本意均在于此。
但南孚却奇迹般地挺了过来。按照宝洁方面的说法,南孚公司拥有强健的品牌资产和业绩,一直以来都是独立经营。而丁曦明当年预言吉列并购时不可能雪藏南孚的理由或更为贴切:“南孚与金霸王是不同档次的产品,不构成直接竞争。而金霸王统一由自己的生产基地生产产品,不寻求任何代工的生产惯例,也不会让南孚成为金霸王的生产加工基地。事实上,南孚销量的28%由海外市场贡献,其中超过70%都是为国际品牌代工,但是其中却没有金霸王,正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其实这依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宝洁入手后,并没有放弃一贯并购的“宝洁模式”。2013年,南孚小股东、大丰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蔡运奇向媒体爆料:“宝洁有转移南孚资产的嫌疑!”
其还言之凿凿称,宝洁利用南孚的渠道为自己的金霸王在中国开路。仅一年左右的时间,金霸王便借南孚的“高速公路”销售超过1亿多只电池;借口开发锂电池项目,却让南孚向金霸王采购相关的设备,采购价更比公开报价高三四成。而他作为小股东控诉宝洁侵害南孚公司权益的案件,已经在当年2月份获得胜诉。《对中基企和起诉宝洁及南孚公司损害公司利益赔偿纠纷案的民事判决书》显示,宝洁利用其在南孚的实际控制地位,使得南孚在“雅典娜项目”设备采购中多支付成本1722.85万元,应予承担赔偿责任。
“这么多年,宝洁并没有给南孚带来之前承诺的资金、技术等,也没有资本性投入。”按南孚小股东蔡运奇的说法,宝洁唯一一次给南孚投资了几千万元修缮厂房的墙,还是因为2011年发大水,厂房被冲垮。